close

花東永續發展

 

 

你要甚麼樣的花蓮? 

 

蘇花高興建與否,爭論到後來,尤其在政治力的介入之下,已逐漸模糊了焦點,這篇花東永續發展的問答,旨在釐清蘇花高的爭議點,並讓社會大眾回到原點思考:我們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花東?以及在這樣的目標下,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交通政策配合?在2006年的「臺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評估說明書」中,包括三種產業情境預測,搭配七種不同的交通方案評估,其中說明了蘇花高「不是,也不應該是唯一的選項」。不論是欲保持現狀或走行政院欲推動之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,蘇花高都不是最佳的交通方案,只有走產業東移路線,在東部發展工業,蘇花高才是需被納入考量的交通方案之一。

 

在繼續爭論下去之前,讓我們一起停下來想一想:我們期待的花東未來,是什麼樣的風貌吧!

 

 

問答集

 

1.          興建蘇花高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究竟有多大?

 

蘇花高穿過十七個生態、文化、地質,包括:蘇澳地下水管制區、九股山斷層、觀音海岸野生動物重要棲地、蘇花海岸自然保護區、大魯閤國家公園、七星潭還岸風景特定區、崇德遺址、三棧溪水源污染管制區。一條穿越環境敏感區的道路,影響所及不只是道路所佔用的面積(光是道路面積即是鐵路的57倍寬),其週遭的生態圈,都會受到干擾。此外,不要忽略了施工期間以及未來通車後會造成的噪音、空氣、水質污染,甚至夜間光害,這些影響都沒有詳細的評估。依照人口與土地面積的比例,台灣得以平衡污染的自然環境已所剩無幾,更何況,未來我們面對的全球環境衝擊更加劇烈,如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全球暖化的問題,都提醒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台灣整體的交通運輸政策。對於自然環境的開發,我們也應該要比過去更加謹慎,以更嚴格的標準來評估。

 

2.          現代的工程技術,是否可以降低蘇花高對環境的破壞?

 

現代的工程技術的確完成了過去人類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蘇花高在現代工程的設計下,以隧道或高架橋穿越環境敏感區域,避免了地表破壞。但在歷史中,台灣人自以為人定勝天的驕傲「中橫公路」,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只得乖乖地封山休養生息,就是工程技術難抵自然力量的例子之一。台灣位置太平洋板塊的地震帶,又是座島嶼,地質破碎、易變動,且地下水文複雜。今天或許可以科技探勘克服眼前的自然障礙,但真正施工時,會不會遇上非預期的地質狀況?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的,雪山隧道內的千年水脈就是另外一例。我們人類要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謙卑地面對大自然呢?蘇花高的爭議或許就是台灣人學習善待大自然的開始。

 

3.          將近八成的民調支持蘇花高,為什麼不能興建?

    民國87年環評階段至95年環差階段,曾經以面訪及電訪的方式進行民意調查。以電訪而言,有以下幾點缺陷:

1)民調在白天進行:白天時間多為老人或是小孩在家,年輕人則是外出工作,因此受訪民眾多為老人,其結果不足以反映全體花蓮民眾的意見。

2)民調題目多有預設立場,如:「目前蘇花公路通量已漸趨飽和,雨季時常坍方中斷,又無法全線拓寬改善,所以需要興建蘇花高速公路來大幅改善行車條件及行車安全性。請問,您同不同意這樣的看法?」。這樣的問法有誘導民眾對蘇花高產生正面觀感的嫌疑,並且誇大對蘇花高的依賴程度和必要性,完全沒有提及蘇花高可能帶來的污染以及負面影響,違反民調正反俱陳的原則。試問聽到這樣的題目內容,有人會不同意嗎?

3)題目順序設計不當。民調先問一連串蘇花高將帶來正面效益的題目,再問負面影響的題目。民眾被灌輸了「興建蘇花高會帶來地方繁榮」、「觀光產業發展」、「促進整體交通」先入為主的觀念之後,再問受訪者「擔不擔心對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」、「對生活品質造成不好的影響」等題目,影響受訪者的判斷能力。

4)民眾所獲得的整體資訊不足。民眾對於蘇花高會帶來的環境、社會、經濟的衝擊等詳細資訊多半不足,抱持著「有建設總比沒建設好」的心態,選擇贊成興建蘇花高。假使能事先給予民眾充分的資訊,民調結果將會不同。

 

4.          有了蘇花高到花蓮開車會更方便?       

有了蘇花高,開車還是不方便!

   蘇花高一通,平常日的主要通行車輛還是大卡車、砂石車、水泥車,假日的時候還是會塞車。通行無阻的交通還是要有健全的政策與車輛管制,蘇花高並不是徹底解決「到花蓮不方便」的方法!

      開車不方便的原因還有油價!蘇花高預定民國100年完成,可是二一一年後的石油費用還是會跟現在一樣嗎?「看守世界組織」說公元二到二二五年,全世界石化能源產量將不可能跟著市場需求增加,也就是說車子再多,石油卻不會越挖越多,然後油價只會越來越貴。蘇花高一通就會增加車輛,車輛一多用的油也多,用得油多可是石油卻不會增加,只會使得油價大漲,這麼一來「開自己家的車」將會是一件很貴的事,開車到花蓮怎麼會方便!

      不管是通行車輛或油價,都會大大減低甚至完全消除蘇花高「看起來」好像可以縮短距離的便利。就算不蓋蘇花高,政府還是能改善現有公路、鐵路,並且還是要妥善計畫通往花蓮的交通要道政策,這種方式才能帶來真正的交通方便!

 

5.          蘇花高能使觀光客增加?

 

蘇花高興建後,台北花蓮旅行時間仍然要花2-3小時,不在台北一日生活圈的範圍內,觀光客反而會前往旅行時間僅1小時的宜蘭遊玩。況且旅行時間縮短為2小時,反而可能促使花蓮人前往台北工作,造成人口外移。

以北宜高為例,政府公佈通車後觀光人數大為提升,但是把觀光人數當作評估觀光成長的指標,這是很大的迷思,因為它並不能反映遊客的旅遊品質和滿意度,充其量只能反映觀光客帶來的交通負荷。北宜高通車後,宜蘭到了假日便嚴重塞車,花東到了過年連續假期幾乎塞爆。高速公路帶來了車潮,也帶來無法程受的承載量。試想,車流一字排開,瘋狂湧入狹小的花東縱谷,花東有多少空間可以停下這麼多車輛?是不是要為了這些車興建更多停車場?把地方道路加倍拓寬?這是觀光客未來在花東所期待的觀光品質嗎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稀泥 的頭像
    稀泥

    稀泥隨手記

    稀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